相关内容列表:
阅读点亮人生——浅议班级(年级)文化氛围的创设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5-04-29

 

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 老师

 

80后教师应该都在小时候读过郑渊洁的童话《舒克和贝塔》,故事塑造了一对会开飞机和坦克的小家鼠。郑渊洁创作这个童话的目的,和他大多数的作品一样,以另辟蹊径的方式,为所谓的“败类”正名。通过自身经历和儿子郑亚旗的经历,郑渊洁认为并提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希望广大老师,能够像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那样,对资质平平,甚至是学困生给予更大、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以帮助他们开发潜能,不断进步。

我相信,很多老师都在辛苦地付出着,我们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并举,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班集体是一个大家庭,内部构成各具特点;班主任的工作事无巨细,既像父母,又不同于父母——对每个成员进行道德情操、知识储备、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因此,符合学生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显得日益重要。

班级是特定的社会组织,而班级文化则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种学习氛围的创建,又是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与浸染。对于“文化”的定义,学界并无统一的答案。广义的“文化”本身就具备多元性。相应而言,班级文化建设也就具备多重作用,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 对于一个年级来说,文化建设具有同样的意义和功效。从上学期开始,我不仅是一名班主任,而且担任了年级组长的工作。年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每个班级的规范管理。在“2+2”的模式下,如何能够使班级个性鲜明,年级平稳协调呢?为此,我们年级组为此同心并力,努力创设出适合本年段学生的“阅读点亮人生”的学习和文化氛围。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想法,在此与大家交流和讨论。

一、打造良好阅读氛围,进行文化熏陶。

初中是儿童向少年的过渡时期,很多孩子的心理、智力、审美情趣等并不成熟,甚至存在一定问题。他们对于当前社会、媒体的言论与导向缺少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停留在单一地模仿层面。在审美的成熟程度上,有相当空白的部分需要去充实。举例来说,很多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除了完成功课,就是靠电脑游戏或是娱乐综艺类节目来放松和调剂,不太愿意静下心来阅读文字和查阅资料。即便阅读,也常常喜欢选择动漫、笑话等“快餐”,或是没有太多营养和内涵的作品。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年级的做法,不是批评学生,收缴“赃物”,而是几位班主任在彼此沟通之后,开出班级阅读书目供他们选择。同学们可以自行购买这些书籍,也可以将家中的藏书带到学校,与别人交换和分享。这样,就初步形成了各班的“小书柜”。大家继而充分利用图书角、阅览室的资源,结合各班的“德育学分”制度,每个月对书籍进行自由分配。确保每人每月可以独立、认真滴阅读至少一本好书。

在初步引导之后,由语老师逐步告诉大家,怎样做好摘抄和阅读笔记,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每周的午会中,有一天的内容是摘抄与练字相结合,让学生暂时脱离题海,跳出浮躁的模式,踏实写好一笔一划。我们认为,阅读,尤其是母语的阅读与积累,是打好根基的关键,并能极大地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审题能力,从而更能有效地进行各门学科的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观看有关唐诗、宋词的纪录片,布置学生自行完成了《西游记》的阅读报告,以读促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

众所周知,写作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任何词法、句法、篇章逻辑的学习与操练,都是为了让学习者对目标语言形成语篇意识,能够灵活运动知识脉络,流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落实到笔端。我本人是英语教师,深知学生对五六十字的英语作文有厌恶和惧怕的心理,更不用说五六百字的语文写作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何而来?学生又该怎样围绕主题进行有效写作?我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以读促写应该贯通于各类语言学科的讲授与学习中。为此,我们年级从预备刚入学时就开始让学生在校阅读经典,摘抄美文,坚持到现在,并打算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由摘抄做起,慢慢地形成了品鉴的能力。渐渐地,通过对学生各种读后感的观察,我们认为,可以适时地提高一些训练难度了。《西游记》阅读笔记是我们年级开展的第一次尝试,语老师在暑假开始前布置大家阅读这部著作,列出五六个指导性问题作为笔记的索引,再由学生自己动手,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发掘前人在书本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学生在动笔前需要思考、选择、判断、组织,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再自行排版、装订,可以手绘,可以用电子稿。教师在阅读笔记的制作过程中只提出大致范围与框架要求,而其具体形式可以由学生自行决定安排。校园走廊上设置的“阅读报告”集中展示,让大家互相观摩,互相学习,更加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兴致盎然,教师也在新学期之初收到了多份装帧精良、制作精美的笔记,可谓“双赢”。

此外,我还从班级环境布置和博客博客布置入手,利用黑板报、布告栏、年级展板和班级博客,不定期地发布各个学科的知识,展示学生的书法、摘抄、小报、阅读笔记等作品,并及时记录孩子们参与或完成的各项内容。

二、丰富课内课外生活,促进活动深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但它仅仅是文化建设的开端。想要建设一个有活力、有思想的班集体,还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

除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我们还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抓住学生的爱好,组织一些课内外的文体活动。利用拓展课、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组织小型的球类比赛、棋类比赛、模型飞机比赛、课本剧展演与小报制作等契机。学生自由组合,老师注意引导,让他们慢慢形成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以及互帮互助的能力。而平时的课堂上,班级内还分了若干学习小组,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彼此监督、促进,以便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并内化友爱、平等的意识,促成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电子书、在线阅读、有声阅读等有别于传统纸质阅读的产品和形式逐渐兴起并迅猛发展,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等摆脱了实体阅读材料,开始成为新生代的阅读工具,也越来越为孩子们所选择和喜爱。当然,初中学生也大都喜欢电子产品,尤其是电脑游戏和上网。网上除了有书可读,也充斥着各种潜在的危机和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能让孩子们在网络浏览和阅读中也能得到有益、有效的收获,我们年级的每个班级都开设了班级博客。我本人的班级博客开始于我参加工作之初,几届下来,这个园地一直都在记录这不同集体的成长。一般来说,班级博客的主持者是班主任,根据班主任的工作角色和班级博客的实际需要,我的班级博客以“Super蔬果村”为主题,喻意孩子们都是茁壮成长的小苗,旨在增进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博客内容主要有以下模块:一是通知与管理,主要侧重于班级管理,内容有信息发布、活动记载、优秀表彰、作品展示等;二是教育与学习,主要侧重于学科教育,内容包括资料积累、作业训练等;三是联络与交流,主要侧重于家校沟通。班级博客的交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日志,这是信息发布与交流的主要平台;二是留言,可以在通过这种形式咨询与交流;三是评论,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对日志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此外还有“相册”这一主要影像形式交流。

学生对班级博客的参与其实就是进行一种网络阅读。博客里经常有大家平日里的阅读、演讲和写作练习,同学们通过在网络上互动和交流,甚至讨论班级活动的设想,不仅使得阅读活动内容深化,也丰富了其外在形式。久而久之,大家对班级的各项活动都充满了期待。班级博客的日常运行和维护主要由各位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生乃至家长等通过访问、浏览,以及留言、评论,形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班级博客,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网络责任感。

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动态并且永无止境的过程,学习也并不仅仅是获取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这个过程和人类的本性是相通的:求真、趋善、向美。与其机械地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不如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亲力亲为之后的成长比单向的说教更有效。

著名新闻制片人王春雷认为,每个社会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职业,而医生、记者、教师往往充当着这样的角色。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医生维系的是大众的健康,记者拷问的是社会的良心,教师承载的则是民族的希望。德育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占了很大比重。其实,人人都可以是德育工作者。康德在论述德育的理念与实践时认为,应该强调人的独立与意志。带班几年来,我告诉每一届学生学生:首先是做人,然后是做学问。而知识和学问很大程度来自于“多读书”和“读好书”。今天的孩子,生长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增长和发展的时代,他们获取信息的载体与途径更为多样和丰富,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则成了整个社会的职责。我并不奢望我的学生能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只希望他们可以成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

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班级、年级等群体行为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不禁又想起康德的一句话,这世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我认为,这两者,尤其是后者,需要每一个社会人来维护。而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20153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292号 邮编:200232 总机:021-6456570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