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六月防病提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9-07-04

 6月防病提示

6月已经入夏,气温明显升高,中旬还将迎来梅雨季,天气湿热。重点防控手足口病、猩红热、登革热以及食源性疾病,并注意防暑降温。另外,学生们开始放暑假了,家长们要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托幼机构的小朋友。多数宝宝突然起病,一般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在手、脚和口腔周围出现水疱,极少数患儿可出现并发症。6月还处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3.孩子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症状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免疫力。

6.做好居家卫生清洁工作,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定期在阳光下曝晒。

 

猩红热

猩红热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3-9岁儿童易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或托幼机构,从上月起本市已进入猩红热发病高峰。

预防措施:

1.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午检、室内通风换气等工作,发现可疑患儿应请其停课、就医和治疗,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可疑的猩红热疫情。

2.老师和家长应指导教育小朋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打喷嚏捂口鼻。

3.在猩红热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断和治疗。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夏秋季。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目前,本市登革热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输入来源地为南美洲或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近期,巴西、哥伦比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6月本市进入蚊媒活跃期,不排除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

预防措施:

1.保持环境整洁,及时做好居家和生活区域的清洁工作,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场所。

2.采取有效的防蚊防虫措施,如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避剂等。

3.从南美洲、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逐渐升高的气温为细菌迅速增殖创造了条件,加上黄梅天的湿热环境,食品的腐败变质速度明显加快。因此,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将出现发病高峰。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食物处理和储存时生熟分开。

2.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吃海鲜、涮羊肉时,要彻底煮熟;不吃腐烂的蔬菜、水果;

3.饭菜吃多少就做多少,如果实在吃不完应放冰箱保存,下次食用,需要彻底加热。

4.食堂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调离岗位。

发生腹泻后怎么办?

一般腹泻症状可以自愈,如果病程较长,出现腹痛、便血、发热等症状时,务必尽快就医治疗,如确诊为细菌性感染,应做到:

1.暂停上课上班,居家隔离休息;

2.被污染的食物不能继续食用,丢弃时需密封包裹;

3.患者须调整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水等,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腹部保暖;

4.患者使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等,都要及时清洗并消毒;患者的餐饮用具要和家人分开使用,并在用后清洗煮沸消毒(煮沸10-15分钟)。

 

高温中暑

6月开始,随着气温增高,热浪来袭,本市高温中暑发生情况将增多。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环境中进行作业的职业人群,在夏季尤其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症状有轻重之分,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会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现象。

预防措施:

1.在高温天(日最高气温≥35℃时),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2.及时补充水份、适量补盐、饮食清淡、保证能量充足,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3.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居室内可以开启空调降温,或前往有空调的室内场所避暑。

4.避免正午时段外出。外出时,应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佩戴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佩戴太阳镜,并涂抹防晒霜。

5.高温作业,或者白天长时间户外露天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并注意合理休息。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

暑期是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高发期,家长如果疏忽大意容易导致意外发生。上海学生伤害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跌倒/跌落、道路交通事故和烧烫伤等。此外,夏季和暑期也是儿童青少年溺水的高发季节。

暑假期间,孩子独自居家以及外出游玩较多,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居家安全、高空坠落、道路安全、预防溺水等事项。

预防措施:

1.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的行为习惯,学习自救技能。

2.教导孩子不要去危险的地方、不采取危险的行为。例如,不去未开发的景区探险,不在无人看护的河流、池塘或水库游泳,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闯红灯等。

3.排查居室安全,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针对预防儿童高空坠落,尤其要做好:1.窗户加装安全锁;2.阳台和窗户护栏采用竖向式,间距小于10cm;3.不在阳台和窗户边堆放杂物,避免儿童攀爬。

4.家长应做好监护,尽量避免未成年儿童独自在家,可多陪伴儿童外出。

5.不能陪伴孩子外出时,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联络,了解孩子行程动向。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西路292号 邮编:200232 总机:021-6456570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661号